今天给各位分享短视频产品的模仿之路陷入僵局。互联网从业者应该反思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世界上有很多短视频。抖音难以模仿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但在短视频领域,与抖音对抗的不仅仅是腾讯。 2017年,微博推出《酷然》,主打时长较长的IP短视频节目。不久前,微博低调推出了短视频APP“爱动小视频”。爱动的分类菜单极其简化,只有“推荐”和“关注”。不过不同的是,它增加了弹幕等功能。总体而言,从介绍到产品形态,与抖音非常相似。
除了微食之外,腾讯还陆续推出了烹饪视频、速看视频、时光短视频等多款新产品。可见,腾讯在短视频领域依然采用内部赛马机制。这三个视频被认为是对标今日头条的三款产品。时光视频是今日头条“时光相册”的竞争对手,做饭视频类似于西瓜视频;速看视频是一款覆盖全球兴趣的看剧软件。视频、影视资源、神编视频。
百度早在2016年10月也曾尝试将旗下的百度图片APP更名为榴莲。但由于内部和外部关注度不够,这款产品很快就被废弃了。随着短视频赛道初具规模,百度后来又再次上线。纳尼短视频。产品风格与抖音、微视如出一辙。
但事实上,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围剿。从目前涌现的众多短视频产品来看,不少都是在效仿抖音的路线。但随着时间窗口的不断过去,领先阵营的玩家依然是头条系列加速器,而抖音依然是增长最快的产品,领先阵营已经基本固化,不可能再出现另一个抖音了。打败抖音。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抖音的模式赋予用户的品牌形象已经确定。前期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其实是对用户心智的快速俘获。目前,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5亿,短视频行业的月活跃用户数应该达到500-6亿左右。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这意味着抖音很难抢占用户。
另一方面,作为巨头,今日头条本身拥有充足的财力。此外,先发者的增长优势和用户心态已接近定型。后来的模仿者依靠资源、渠道、挖角明星等因素很难突围。明星会根据各个短视频平台的补贴和支持政策来盈利,但明星和大V显然不会完全离开抖音。
第三,近年来人们对模仿的抵制力相对增强。模仿者往往面临舆论曝光的巨大压力。一旦被抓住,模仿者就会在舆论量上被击败。
最后,后来者对抖音的模仿实际上强化了抖音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形象。每一位模仿抖音的参与者都在为抖音的品牌推广和用户增长做出贡献。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数据显示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5亿,但是微视、百度、微博的短视频的增长势头仍然和抖音不在一个水平上,纯抄袭之路已经是死路了结尾。
TikTok的模仿可能源于社交焦虑
不过,在巨头围剿抖音的同时,抖音依然没有停止从其他产品中寻找灵感。目前,抖音在推荐页推出了两人合拍模式和信息流模式。如果对国内短视频产品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这种模式其实是基于国内音乐短视频动慈APP首创的多帧合拍模式。
动慈的音乐短视频玩法模式是将多个小格子短视频组装成一个短视频。任何人都可以根据你的内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每个小格子里的内容都可以替换和编辑。最后呈现出一段合成的音乐表演,可以是多人同屏,也可以是一人同屏多帧。
这里还是可以看出,抖音一开始通过模仿其他产品不断迭代,但成长起来后很容易造成产品理念的混乱。本质上,抖音抄袭了音乐,成为了行业领先者,但对于未来的棋局如何下,却没有清晰的思路,导致了产品演进迭代过程中的焦虑。固有的产品理念和逻辑是根源。一旦缺失,很容易在新产品功能创新方向上遭遇挫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创新本质上是困难的,而在产品迭代的压力下,产品经理往往面临着快速出成果的压力,这很容易导致产品战略方向的模糊,而产品经理需要做的是不断迭代现有产品,抵御同行压力。这时比较容易模仿别人的产品或者垂直领域玩家的产品,借鉴音乐短视频动慈APP的多帧拍摄或者两人合拍。引用这一模式印证了抖音做社交网络的野心,但产品逻辑是错误的,因为抖音用户需要的是泛娱乐内容消费而不是社交互动。
产品创意本身的兼容性与产品基因有关。动词APP的音乐短视频模式本身就是音乐圈社交生态链的一种方式,符合音乐圈、文艺圈的社交圈子,用作品交友。垂直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多帧多人合拍的模式与动慈垂直音乐短视频APP的音乐圈社交玩法比较吻合。但在抖音上,这种玩法也因缺乏社交驱动力而显得不一致。处于相对边缘化的状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