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 > 网游评测 >

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青春之歌

时间:2024-10-08 21:08 来源:网络作者: 小叶
【1439游略网解读分享】

   小麦刚冒出新芽,希望智慧大棚里各色番茄生机勃勃,野上盼盼食品生产线上机械手臂熟练地抓取、书写分装,青春旅游讲解员和电商直播员声情并茂地介绍今日小岗、希望讲述改革故事……

   45年前,野上18枚“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书写序幕;45年来,小岗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前行。青春如今,希望新一代小岗人接过前辈的野上接力棒,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茁壮成长。书写

   “经过这几年与农业打交道,青春我喜欢上了种地”

   ——职业农民周地帅的希望转变

   12月13日,记者来到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和他的野上女婿周地帅经营的家庭农场。金黄饱满的书写稻谷堆满了库房,周地帅正在粮堆顶上,用工具检查内部是否有霉变情况。

   “今年水稻收了90多万斤,平均亩产1300多斤。水稻质量好,价钱也比去年高,一年下来比去大城市上班强多了。”周地帅高兴地告诉记者。

   1990年出生的周地帅干过汽修、当过矿工。2018年结婚后,随着他的岳父年纪越来越大,对操作新型农业设备力不从心。在家人的劝说下,周地帅回到小岗,干起了职业农民。

   “我原先对种地很排斥,觉得没面子,别人都去大城市上班,为啥要我回来种地?”周地帅坦言,面子上过不去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种地不怎么挣钱,人还累。

   小岗与许多名字带“岗”的地方一样,地势高、最怕旱。早几年没有高标准农田,很多地方连小四轮车都下不去,更别说大型机械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把种地当作苦差事,纷纷选择游走他乡。

   让周地帅没想到的是,种地赶上了好时代。

   2018年之后,小岗村陆续实施1万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引淮润岗水利工程,种田条件大为改善。在政策的支持下,周地帅家增添了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又上了烘干设备,并牵头成立小岗农机合作社,不仅让自己承包的760亩土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设定好线路,无人机自动飞到指定田块上空,几分钟时间就能作业20亩。“如今种地不累人,一年还不少赚。”周地帅感慨,他喜欢上了种地,并打算一直干下去。

   如今的小岗村,既有安徽农垦、北大荒这样的大企业集中连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也有周地帅等本地村民适度规模、精耕细作。除了粮食作物,番茄、葡萄、蓝莓、甲鱼等特色农业不断涌现,并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构建起绿色食品产业链,让小农户逐步融入大市场。

   “对小岗来说,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了多种粮、种好粮,小岗人过去按手印把地分下去,包产到户,如今又按手印把土地流转出去,搞适度规模经营,既顺应了现代农业的趋势,也能把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工厂上班或搞三产服务业。”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告诉记者。

   “在小岗,年轻人能找到自己的事业,看到希望”

   —“95后”严妹的信心满满

   中午时分,刚下班的严妹骑着电瓶车回到家里开的农家乐餐馆。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后,家里人开始张罗着吃午饭。

   换下工作服,系上围裙,严妹来到灶台边炒菜。此时,她的爷爷严金昌走进厨房,对正在炒菜的严妹说:“要多放盐。”

   “吃太咸对身体不好,老人家要保护好心脑血管,吃清淡些。”严妹说。

   “盐长力气油长膘。吃了一辈子咸了,吃淡了咋干活?”严金昌坚持己见。

   “过去是什么条件,现在是什么条件?要变通。”严妹略带“责怪”地说。

   祖孙俩的争执,最终以爷爷的退让而结束。

   大包干带头人、81岁的严金昌面对记者,讲出了真心话:“小岗的未来,还是要靠年轻人。”

   1997年出生的严妹,曾在合肥上大学,读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当年就回到小岗村,在小岗旅游投资公司担任讲解员。此外,她还经常在小岗或到外地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主持、说唱、凤阳花鼓,样样精通。在外人眼中,严妹是大包干后小岗村的第三代人。

   “爷爷是大包干的第一代,他们当年按下了红手印,为小岗和中国农村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大包干纪念馆、沈浩纪念馆、当年农家景区、小岗村宿,严妹结合自己家三代人的经历,向各地游客介绍小岗村的发展历程。

   “小岗的发展要靠年轻人,咱们不回来,谁回来?”严妹信心满满地说。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